2025年7月2日至5日,由韩国金属材料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国际炼钢科技大会(ICS 2025)在韩国首尔盛大召开。作为炼钢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,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、韩国、日本、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65名专家学者,国内参会高校包括北京科技大学、东北大学、英国正版365官网、华北理工大学等。我院马国军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,并任“Sustainability, Recycling & Raw Materials for Steelmaking”分会场主席,李光强教授等8位师生应邀参会并作多项学术报告,展现了我院在炼钢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。
李光强教授在大会上作题为“高磷鲕状赤铁矿氢还原-熔融分离脱磷研究”的学术报告,深入分析了绿色炼钢关键技术,为行业减排提供了新方向。马国军教授的特邀报告“不锈钢粉尘制备无钴黑色陶瓷颜料”,则展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成果,引发广泛讨论。李阳副教授、郑顶立博士、博士生刘亮和崔银分别作“高温板坯表面液滴膜态沸腾传热行为”、“电渣重熔过程高速钢中铈氧化行为的热力学”、“MnO对CaO-Al₂O₃-MnO基保护渣黏度和结构影响”、“超低温用高锰钢初始凝固坯壳自由变形行为”的口头报告。博士生翟建臻和吴卫利分享了“渣成分对硅钢二次精炼脱硫动力学的影响”和“板坯连铸二冷区内混式气水雾化喷嘴产生液滴的速度和尺寸特性”海报,青年学者的表现尤为亮眼。
博士生刘亮、崔银的口头报告和翟建臻、吴卫利的海报展示,覆盖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多维度研究,彰显了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。参会师生积极与全球学者交流,探讨合作可能,为后续研究注入新动力。


ICS自1996年首次举办,每三年一届。本届会议以“分享和探讨炼钢科技成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”为主题,共设置12个分会场,涵盖炼钢基础理论、炼钢过程CO2减排、二次精炼、夹杂物控制、连铸/保护渣、炼钢原料及资源回收、电弧炉炼钢技术、特种冶炼技术、智能炼钢等多个领域。我院师生通过这一平台,不仅提升了国际学术影响力,也为学院深化国际合作、推动科研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。(365上市公司官网)